5月26日,首期“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”学员按专业领域分组完成结题答辩,涌现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。据介绍,全国总工会于2024年7月启动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工作,确定220名培育对象,并于同年9月启动首期“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”。日前,培训营全体学员已顺利结业。
培训营为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建立了“测—学—践—评”的学习体系,培育前为每位对象绘制“工匠五力”画像,通过针对性培训,使培育对象强优势、补短板。培训期间,采用理论导师和技能导师“双导师”助学的培育模式。此外,还安排了人工智能实验室、智能制造实验室现场教学活动,以及创新课题研讨和专家导师指导等内容。
参训学员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人,在技能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,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。与此同时,他们的实践积累也为科研活动提供了真实场景和具体问题,促进科教成果落地转化。这种跨界交流、双向赋能的方式极具示范意义。
大国工匠培训营的开办为产业人才搭建了成长阶梯,是全社会用心用情用力呵护其茁壮成长的生动注脚。在清华大学接受培训的这批产业工人,已然成为这个时代里“工匠”的代表。
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。从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到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,从发布新“八级工”制度,到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、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,新时代为产业工人搭建了广阔舞台。秉持技能报国信念,平凡岗位上也能书写璀璨人生篇章。这既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,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。(张天宇)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